佛学世界语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王崇芳之---“拂袖而去”、“拍案而起”和“唾手可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09:4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拂袖而去”是汉语中的常用成语之一。古人衣袖长。当一个人和别人因言语不合或不如意时,就一甩衣袖表示生气,然后立即离去。这个成语沿用已久,我们现代人在使用它的时候,已经不注意其中的“拂袖”的形象意义,而只当作表示“生气离去”的习惯用语来使用。这个成语在翻译成外语(翻译成世界语也同样)时当然不可按字面把“拂袖”的动作也译出来。反过来,将外语译成汉语,如果在我们的汉语译文中出现“拂袖而去”,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西服的袖子短,西方人如何“甩袖”?据说过去在林杼的西方译作中常常出现“拂袖而去”之类的文字,曾被后来的人指责过。林杼是我国介绍西方文学的第一人。林杼文笔好,但他不懂外文,翻译时由懂外文的朋友口述、他作笔录,然后润饰。严格地说,他所做的工作只是译述,不是今天所说的翻译,所以在他的译作中出现“拂袖而去”之类的中国成语,也就不足为怪了。
与“拂袖而去”类似的还有“奋袂而起”这个成语。古代人感情激动时常习惯把袖子一甩,站起来准备行动。现代人用这个成语,同样也不注意其中“奋袂”的形象义,而只用来表达“准备行动”的意思。如果一定要译出形象义,倒不如译成“卷起袖子”准备行动。这样处理西方人可能容易理解。
汉语中还有一个常用成语“拍案而起”。“拍案”,就是拍桌子。中国人习惯于拍桌子表示强烈的愤怒、惊异、赞赏等感情。“拍案而起”,是形容一个人十分愤怒的颇具形象性的成语。拍案也可用来表示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赞赏,所以也就有了“拍案叫绝”这个成语。我以为,这两个成语都可以按字面意义来翻译。相信外国读者是完全能理解并接受这两个成语中的形象意义的。
但是并非所有汉语成语在翻译成外语时都需要保留原语中的形象义。比如“唾手可得”,它的字面意思是“像往手掌上吐一口唾沫那样容易地得到某物”。如果按字面译出“往手上吐唾沫”,外国人读了可能会有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在翻译这个成语时应避免译出它的形象义。
一般情况下,在汉外词典中,为了全面诠释汉语成语的语义,还是要尽量把其中的形象意义如实地翻译出来的。词典使用者在使用这些成语时必须按译文需要作适当处理,不能完全照搬使用。下面附上拙编《汉语世界语大词典》稿中有关的五个词条,供大家参考:
【拂袖而去】 [fú xiù ér qù] eksvingi la manikon kaj foriri — foriri koleriĝinte [ofendiĝinte]
【奋袂而起】 [fènmèi ér qǐ] <书> eksvingi la manikojn kaj leviĝi — esti preta ekagi; starigxi kun refalditaj manikoj kaj esti preta ekagi
【拍案】 [pāi’àn ér qǐ] ekbati [ekfrapi] la tablon per la mano [per la pugno] (pro kolero, surprizo, admiro ktp): ~而起 stariĝi de indigno ekbatante [ekfrapante] la tablon per la pugno
【拍案叫绝】 [pái’àn jiàojué] ekfrapi la tablon per la mano kaj krii “brave” de admiro
【唾手可得】 [tuò shǒu kě dé] esti en la atingopovo de la mano; esti tre facile akirebla



转自http://www.elerno.cn/bbs/dispbbs.asp?boardID=9&ID=2129&page=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佛学世界语网

GMT+8, 2025-1-15 12:12 , Processed in 0.06559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