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世界语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Miaohu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文老和尚略传

[复制链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0:38:55 | 只看该作者
六、塔院复戒
  
  老和尚的心中老早就盘旋一个问题,那就是文革中还俗的事。不管是真还俗,还是假还俗,反正总有还俗之事。于是他在二弟子寿增师的陪同下,于一九八二年前往五台山塔院寺,在寂度老和尚座下举行了复戒仪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0:38:43 | 只看该作者
五、龙山修行
  
  过了几天,那位牛居士终于把手续办好了。牛居士还捎来文管会的话说:“和尚回寺庙不行,去道教石窟还可以。要看管好文物,防止坏人破坏。”
  一天拂晓,正文法师打点好行装,告别那个“家”,告别了那位为他做了一年多饭的可敬的女同修,踏上了去往龙山的征途。
  这一行到天亮才走到龙山脚下,可是找不到上山的路。正在犯愁时,见不远处走来一个拄拐杖的老者,他便与老者谈起来。问到山路,老者说:“没有路,选择能下脚之处,攀岩而上吧!我也上山,咱们一块走。”说着他在前边攀,正文法师后边跟。山虽无路,好在不陡,不一会便上来了。老者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小门说:“那就是石窟了,进了小门就是。我去后山采点山春柳给孩子治病。”说罢径自去了。正文法师从那小门进去,果然见到了七零八落的一处石窟。窟内的石像大都无头缺臂少腿,破败的景像可想而知。正文法师大体观察了一下周边的情况,发现这里虽然荒凉点,但离河西村落、工厂宿舍较近,化缘及买点柴米油盐还算方便。喜的是安静又无人打扰,虽非世外桃源,但也确是个修行的好地方,于是他便在这里呆下来。他自己动手开出了一条足有二、三里的弯曲山路,从此上下山方便多了。一天,他又悄悄给武居士捎话拿来些日用炊具。后来他又开出一片片荒地,种植粮食和蔬菜。天气冷时,他就常常就地挖点煤碳回来烧火取暖。这里生活虽然十分清苦,但对这位早经磨炼的苦行僧来说,这里确是他的菩提道场。他在这荒山破观中打坐参禅,常常参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他有一首小诗正是描写此情此景的。诗曰:“十里不见庄,一僧在打坐,四围悄无声,真是静居观。”
  有一次,正文法师下山办事,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走到老军营一带,一辆斜插过来的汽车把他带倒了,车轮又从他的腿上碾过去。司机吓坏了,忙说:“老和尚对不起,我送您到医院看看吧!”正文法师试着站起,腿虽有点疼,但还能走路。他对司机说:“车子碾坏了,人不要紧,你走吧。”说着他拍拍身上的土,扛上车子修理去了。汽车司机自语:“真不可思议,今天遇见活菩萨了。”
  又有一次,他的女儿从龙山后山上去找他,他恰好从前山刚走,所以未曾见面。据说此后再没找过他,也不知其下落如何。
  还有一次,普寿居士与能行师专程从榆次来看他。那时粮食供应紧张,熟食也得用粮票,而且粗细搭配。他们用二十斤粮票买了十斤蒸馍,十斤窝头背着上了龙山。进入小门只见一处破屋,一些石洞,却不见人影,于是挨个找起来,洞内尽是残缺不全的石像,后进入一洞内看见一尊完整的坐像:不像石像,可又一动不动。他们便议论起来,谁知那尊坐像也和他们搭起话来。一听声音才知是老和尚,三人一齐笑了起来。刚才还寂静无声的环境,霎时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普寿与能行师一齐跪下请安,问老和尚好,老和尚说:“还好,我等你们好久了。”说着起座要给他们做饭。普寿说:“您老和能行师坐坐,饭我去做。”老和尚说:“锅在里屋。”普寿进去揭开锅一看,闷好的小米饭未动过,但早已长了白毛。看样子总有十来天了。拿出去让老和尚看,老和尚笑着说:“山僧打个盹,世外数十天”。猜想老和尚闷上饭后就入定去了,谁知有多少天没开斋呢?普寿熬了一锅稀饭,烤上蒸馍、窝头,找来些野菜煮了煮,放了点盐。师徒三人念供后,便共进午餐。普寿说:“龙山确是个修行的好地方,就是吃饭困难!”老和尚随口吟道:“满山野菜吃不尽,数沟鲜果食有余。”在老和尚处住了一晚,他们才告别下山。
  随着时间的推移,正文法师在龙山修行的消息不胫而走,居士们开始陆续上山看望正文法师,并隔三差五给他送点食物和用品。正文法师对居士们的到来也很高兴,有一年的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他还特地准备了十八个菜,一边请居士们吃,一边弘法布道。
  在龙山,老和尚便开始举办焰口法事。每逢初一、十五必放。遇到无施主、无帮手的情况,只他一个人也要放。施主随心,钱多钱少都放。一天晚上放焰口时,一个老太太神色慌张地老往后退。老和尚问她:“您怎么啦?”她说:“我看见许多鬼来了。”老和尚说:“不用怕,没事!放焰口就是为了请他们来吃点东西,超度他们。法事完毕,他们就会悄然离去。”
  据寿福法师讲,正文法师在龙山就出现了神通。他能把信息预先传出来。比如他要到某个地方,某地方的居士就会预感到他要来。然后他果真就来了。
  正文法师在龙山一共待了大约五、六年。在此期间还去四川走了一段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0:38:29 | 只看该作者
四、文革遭遇
  
  一九六六年,文革烽烟四起,社会动荡不安。在五台山修行的法师们也不能幸免于这场浩劫。从成都来的能海法师与正文法师,更是批斗的重点对像,两人还曾在庙梁上被吊了一天。正文法师面对这场灾难,平静应对: 带上牌子不惊不慌;驱赶下山顺其自然;遣送回村不卑不亢;被迫还俗将计就计。红卫兵曾找来一个老太太,硬把她与正文法师安排在一明两暗的三间房内。又搬来两床铺盖放在一起。白天折腾了一天,到晚上十一点多,正文法师实在困乏了,准备休息时,忽然发现床上只剩他一床铺盖了,他十分庆幸,于是搭了条被子和衣而睡了。但睡梦中好象听到轻轻的念佛声,细听才知是那女人在另一间房内念佛。正文法师不由得默念阿弥陀佛,善哉!这分明是佛菩萨在解救我,至此他才松了一口气,安稳地睡去了。后来他才知道那女人是一位念佛的居士,这事是苗居士巧计安排的。而这位可敬的女居士,不仅理解正文法师的苦衷,而且也早已看破红尘一心皈依三宝。至此他们心照不宣,相安无事,游戏人间。如此一年多后,文革烽烟才缓和下来。
  一天晚上,正文法师正打坐念佛时,耳内听到一个细小的声音在说:“机缘到了,入山去吧!”细听却又听不到了。正文法师在这个 “家”早就呆不住了,但要入山去,又颇为犹豫,该到何山?五台山不能去,峨嵋山不能去,越是大的丛林寺庙越不能去。因为当时的法师们都不能在寺院里停留,寺院也早巳贴了封条,关闭起来。天下之大竟然一时想不出个去处来。
  一天,一位姓牛的女居士来拜访正文法师时,讲了一件她遇到的事情:她说她带着五岁的小男孩在龙山道教石窟看管文物,龙山石窟早已荒芜而渺无人烟,她比一般女性要胆大得多,但晚上孤零零呆在那地方,却也难以忍受。这还不说,更有一件事使她再也不敢在那里了。一天晚上,她刚倒了一盆水,把毛巾泡进水里,准备和孩子洗脸。忽见毛巾从盆内一下站了起来,当时她虽然不至于吓得魂不附体,但却十分吃惊。这使她实在难以在那儿呆下去了。那位女居士建议正文法师上龙山,她给文管会说,手续她来办,这时正文法师正愁没去处呢,这真是佛菩萨的安排啊!于是正文法师满口答应,说:“很好,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0:38:12 | 只看该作者
三、茅蓬当家
  
  一九五一年正文法师驻脚茅蓬后,不久就担任了碧山寺的监院,成为碧山寺的当家师。当时社会经济落后,生活条件很差,茅蓬又是五台山最大的丛林,每天有一百多法师要张嘴吃饭,这里又是农禅并重的寺庙,庙里还要开荒种地,进行生产劳动。当时农村记工劳动,庙里也不例外,既管僧伽之事,又当生产队长。所以这个家是不好当的。如此到了一九五七年,因方丈出了点事,他也受到牵连,于是卸下了当家职事,变得清闲起来。这倒好,每天除了劳动外,还有许多空余时间,倒有机会阅读大藏经典。他虽文化程度不高,开始很难看懂,但悟性极佳,经过刻苦钻研,却也颇多领悟。这实在是塞翁失马因祸得福啊!
  正文法师在茅蓬时,还曾拜过三义老和尚为依止师,法名曾叫藏文,与藏明和尚是师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0:37:50 | 只看该作者
二、行脚参访
  
  正文法师在北京弥勒院参学的时候,就发心要参访佛教四大名山。一九四四年他从北京弥勒院回到太原大关帝庙任主持不到一年就开始了行脚参访。他准备了简单的行李、钵盂,捆扎了背篓,反复练习、调整好才正式上路。
    第一个参访的名山是普陀山。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浙江境内,距太原甚远,沿途必将经过许多的寺庙、丛林,每到之处,他都尽可能参礼、拜访,天黑了就驻脚、挂单。挂单是有规矩的,子孙庙因小而不收留你,是不能住宿的,必须要到十方丛林。挂单先住云水堂,你可随时离寺。如遇高僧、名师你想参禅问道多住些日,可向主持申请,批准后将单由云水堂移到禅堂或念佛堂。这时你就算寺中的一员了,可也就不能随意离寺了,一年只有两个离寺的日子,一是正月十五,二是七月十五。正文法师在行脚参访初期住宿并不顺利,许多丛林不愿收留,北方丛林还好一些,南方丛林不好挂单,遇到不能挂单只好露宿,所以如果没有愿力、毅力、定力和一颗虔诚的佛子之心,是吃不下这种苦的。正文法师从太原出发,一路晓行夜宿,栉风沐雨,参访到了普陀山。普陀山在南宋时归于禅宗,临济宗的真歇禅师曾传法于此。这对正文法师来说,是意外的收获。如不是行脚参访,怎会有此缘分?他在普陀山参访了慧济寺、法雨寺、普济寺。又去洛迦山拜了观音庵,才恋恋不舍地告别普陀。
    返回的途中,在杭州他还拜访了济公和尚修行过的灵隐寺和法海和尚住持过的金山寺。说到金山寺,笔者忽然想起正文法师在日,曾给居士们讲过金山寺由来的故事:唐朝法师法海在此建庙挖到了金子,便将其献给当朝的皇帝。皇帝又将金子赐给他,他用以建庙,庙建成后,定名为金山寺。
  正文法师从金山寺行脚到了上海,先去玉佛寺参拜缅甸迎来的释迦牟尼玉佛,再参访上海最大的龙华寺,最后来到普济寺。在普济寺意外遇到了好客又慈悲的本焕与法度两位法师,他们与正文法师特别投缘,于是正文法师便在此歇下脚来,并担任了监院职事。交谈中得知,由于南北经济的差异,北方来的大多是穷和尚,因此南方丛林不愿收留,故挂单较难。交谈中又知:两位法师还有一位法兄弟叫寿冶法师,曾在五台山茅蓬任过方丈,后来去了美国。两位法师对正文法师的行踪特别关心,按本焕法师之意是先让正文法师南下广州,而法度法师认为还是西行为好,西行到重庆还能听能海法师讲经。为此两位法师甚至争执起来,最后决定西行。
  一年多后,正文法师卸下监院职事,告别两位慈悲好客的法师,踏上了去往九华山的征途。由于他得到两位法师的关照疏通,挂单变得格外顺利。再者第一站的行脚,已积累了不少经验。比如:白天行脚,夜晚打坐参禅,正好互为调济,但白天不能过于劳累,否则坐禅易昏。又如:行脚后用温水泡脚,不仅消除疲劳,而且来日行脚格外轻松。因此上海到九华之行较为顺利。但行脚毕竟是件吃苦的事情,有道是:云山苍苍兮,餐风以饮露;四野茫茫兮,孤身而一僧。
  到得九华山,先朝礼一千三百米高的天台顶上的天台寺,再朝四山环绕的化城寺,最后上了九华山的神光岭,朝礼地藏肉身宝殿。这是一座建在地藏基地上的塔形建筑,故又名地藏塔,俗称肉身塔。塔身高十七米,塔顶饰盖,塔内八间佛龛,供金色地藏像。据载:新罗国王近宗金乔觉,来到九华山修行,九十九岁示寂(兜罗手软,金锁骨鸣,颜面如生,确是菩萨化身),遂建塔纪念。正文法师瞻仰了庄严的宝塔,入塔礼拜了金地藏像。此时他想起了九华山地藏菩萨的传说故事,更增加了对这位“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菩萨的无限敬意。
  正文法师从九华山下来,经安庆、武汉来到当阳玉泉寺。玉泉寺传说是智者大师得到关圣帝君显灵而成就的大丛林。寺成后,关帝之灵又皈依了大师,成为佛教护法神伽蓝菩萨。正文法师出家于关帝庙,对这位护法菩萨格外感到亲切,他一边参拜,一边想着伽蓝菩萨的公案故事。其实他一出家就得到这位菩萨的护持,行脚参访的路上更是如此。这位苦行僧每逢遇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往往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难道不是护法在暗中护持吗?
  正文法师告别了玉泉寺,从湖北进入四川,经云阳到万县,又从万县到重庆便歇下脚来。在此拜访了能海法师,并听法师讲经。法师精通禅、密,辩才无碍,给他留下深刻印像。之后又去乐山拜了大佛,才来到峨嵋山普贤菩萨的道场。自古有“峨嵋天下秀”的说法,正文法师虽不是来游山玩水的,但也被这里的风光所吸引。他先访报国寺,后拜伏虎寺,最后来到万年寺。万年寺也称普贤寺,在此怀着崇敬的心情参拜了七米多高骑白象的普贤菩萨铜像。
  从峨嵋山下来,入四川省会成都,在此歇下脚来,挂单于川西四大丛林之一的文殊院,还参访了大慈寺、明教寺和能海法师创建的近慈寺,最后才从成都行脚回到山西。
  “历尽千辛为朝山,风风雨雨许多年,功行将满心身健,如今又上五台山”。这是笔者为赞颂正文法师行脚参访写的一首打油诗。
    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近在咫尺,正文法师却由远及近最后参访。他不愧是位胸有成竹的苦行僧,他之所以如此,是将五台山看作他人生的一大驿站,他要在此最后落脚。他上了五台山,参访了大大小小许多寺庙,得出了“四大名山,五台第一”的结论。最后他落脚于广济茅蓬碧山寺。
  一九五二年的一天,他从五台山行脚到了榆次。从榆次返茅蓬时却多了两个旅伴,一名普寿居士,他为正文法师挑着行李;另一名是位缠过脚的女居士。三人结伴走了五六天才到达茅蓬。这一特殊的行脚,似乎是让这两位俗家弟子领略一下行脚参访之艰辛,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开示吗?
  一九五四年四月四日,为行脚参访告一段落,正文法师还拍了一张照片。但见他身背筐篓,足履草鞋,风尘仆仆,典型的云游僧的形象。他还在照片上自题一联曰“现在行脚参访,如不是为悟自性;将来弘法利生,拿甚么利乐有情?”这一联句,无疑是他在这婆娑世界的概括和终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佛学世界语网

GMT+8, 2024-9-28 00:24 , Processed in 0.06709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